未来社区是什么意思?未来社区教育场景能否解决孩子居家教育问题?

湘建网行业动态      2021-06-30

2021年6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布局“一出家门就进校门”的社区学习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0-3岁儿童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为3-15岁年龄段儿童打造“四点半课堂”。

在我国,未来社区似乎还是个陌生的概念,其实在国外早就有了这个词。敢为人先的浙江省早在2018年就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概念,且被定义为2019年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2019年6月浙江省24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名单公布,2019年底杭州在全省率先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目前杭州7个未来社区建设粗具规模。2021年6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全方位布局“一出家门就进校门”的社区学习空间基础设施建设,为0-3岁儿童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为3-15岁年龄段儿童打造“四点半课堂”。


一、未来社区是什么意思

1、未来社区概念的提出

2018年,浙江省首次提出未来社区概念,且被定义为2019年扎实推进大湾区建设的“标志性项目”之一。

在国内,“未来社区”尚显陌生。放眼全球,未来社区已是热点。

未来社区以满足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为根本目的,围绕社区全生活链服务需求,以人本化、生态化、数字化为价值导向,以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低碳、服务和治理等九大场景创新为引领的新型城市功能单元。与传统社区相比,未来社区具有美好生活、美丽宜居、智慧互联、绿色低碳、创新创业、和睦共治等独特内涵。

浙江是全国首个从省级层面提出建设未来社区的省份,可见浙江已经走在了全国前列。未来社区是浙江省推动高质量发展、实施数字经济“一号工程”、统筹推进“四大”建设的标志性项目。

2、为什么要建设未来小区?

以加拿大为例,他们在打造Quayside未来社区,建设更智能、绿色、包容的城市。此外,欧洲BLOCK模式、新加坡COMPLEX模式、日本共享住宅,也都能看到未来社区的影子。

这些模式演变的背后,都有一个趋向:随着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深入,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单元,变成更加充满人文关怀、智慧、低碳、共享的地方。

如今,敢为人先的浙江人又把打造“未来社区”排上了浙江的“议事日程”。由省级层面提出建设未来社区的,全国亦是首家。

关于“未来社区”这项工作的部署,实际上浙江早已开始谋划。2018 年12 月,浙江省发改委牵头就未来社区建设展开问卷调查,共收回3万余份有效问卷。

问卷结果显示,民意比较集中的主要在这些方面——重房地产轻人文,邻里关系淡漠,缺少文化交流载体平台;托幼难、入幼难,优质教育资源稀缺,覆盖人群少;社区医疗“看得起”但“看不好”,养老设施与服务缺失,健康多元化需求难以满足;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物流配送服务不完善等。

正是基于广泛的实践调查和研究,对未来社区建设已经心中有谱,很快这项工作就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就是浙江打造未来社区的底气。

3、未来社区要怎么建设?

很多人关心的是,未来社区与我们当下生活里的社区有什么不一样?

2019年3月,浙江省政府正式印发《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它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提出了明确的工作目标和建设要求,勾勒出浙江未来社区建设的九大场景。

根据《方案》,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将构建未来邻里、教育、健康、创业、建筑、交通、能源、物业和治理等九大场景。

针对邻居关系淡漠的现状,未来社区将以塑造“和合”特色邻里文化、创新邻里贡献积分机制、打造邻里互助生活共同体等为重点,构建“远亲不如近邻”的未来邻里场景。


大家关心的社区教育问题,未来社区将高质量配置托儿服务设施,重点发展普惠性公办托育机构,探索临时看护、家庭式托育等多元化模式,强化专业托育员培训和监管体系建设,实现3岁以下幼儿托育全覆盖。提升扩容幼小服务设施,扩大优质教育资源供给。

打造“名师名校在身边”青少年教育平台,围绕3—15岁年龄段教育需求,打造社区青少年线上线下联动的学习交流平台,打通优质教育资源进社区的渠道,集成素质拓展、兴趣活动等多种类型教育服务。

对于停车难、公共交通出行不便,物流配送服务不完善等问题,《方案》提出了“打造未来交通场景”——将构建“5、10、30分钟出行圈”。

即以车实现5分钟取停为目标,统筹车位资源,创新车位共享停车管理机制,推广应用自动导引设备(AGV)等智能停车技术。完善社区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供给,预留车路协同建设条件,为5G环境自动驾驶和智能交通运行留白空间。

以人实现10分钟到达对外交通站点为目标,创新街区道路分级、慢行交通便利化设计,倡导居民低碳出行,通过信息服务实现一键导航、交通无缝衔接,打造居民便捷交通站点出行圈。以物实现30分钟配送入户为目标,运用智慧数据技术,集成社区快递、零售及餐饮配送,打造“社区—家庭”智慧物流服务集成系统。

此外,“全民康养”的未来健康场景、“大众创新”的未来创业场景、“循环无废”的未来低碳场景、“艺术与风貌交融”的未来建筑场景、“优质生活零距离”的未来服务场景和“政府导治、居民自治、平台数治”的治理场景都将出现在未来社区中。

二、杭州未来社区建设粗具规模

《浙江省未来社区建设试点工作方案》设定的目标是,计划到2021年底,要培育建设省级未来社区试点100个左右,2022年开始全面复制推广。2019年6月,浙江省24个首批未来社区试点名单公布。 其中杭州市就有7个,分别是:杭州江干采荷荷花塘社区 、 杭州上城始版桥社区、杭州萧山瓜沥七彩社区、杭州钱塘新区云帆社区、杭州西湖之江社区、杭州拱墅瓜山社区和杭州萧山亚运社区。

2019年底,杭州在全省率先出台《高质量推进杭州市未来社区试点建设的实施意见》,明确了全市未来社区的建设路径;今年以来,杭州站在更高起点谋划和推进未来社区建设,一场场“从试点到创建”“从愿景到实景”的美丽嬗变正徐徐展开。

在建设过程中,杭州坚持以浙江省未来社区“139”顶层设计为指引,扎实做好试点创建工作。截至目前,杭州共有11个项目纳入省级未来社区试点,除城西科创大走廊全域试点外,试点涉及总投资超1200亿元,受益居民4万余人,引进人才3.8万余人,各项指标均位居全省首位。眼下,全市首批7个试点项目已全部开工建设。

尽锐出战,奋楫笃行;全速建设,全域推进。如今,杭州正积极探索可持续、可复制、可推广的未来社区杭州模式,推动“蓝图愿景”与落地实践“精准对接”“高效转化”。

1、瓜沥七彩社区

未来城市是人们对城市未来所有想象的集大成者,而所有想象必须在具体场景实践。作为全省首批试点“最佳实践”之一,瓜沥七彩社区就有着各类智慧化的应用场景,在这里,能清晰触摸到未来的模样。


瓜沥七彩社区坚持以群众的感受和体验为核心,有效运用智能化手段,体现出智慧社区的特色。比如,通过政府数字化驾驶舱管理端、社区居民微信用户端、“沥小二”公众用户端、“沥MALL”现场实体端等应用,瓜沥七彩社区全面构建起覆盖59幢居民楼、近万人的“七彩云端未来社区”,实现社区基本情况及管理信息“一键通”。

居民们出行也很便捷,公交场站直通社区。这座居民家门口的TOD立体公交楼在全省都是首创,创新采用了土地混合出让方式,将原交通划拨用地,重新出让时确定主体建筑属性为“公交站场+服务设施”,目前,这里实现了公共服务、智慧治理、交通出行、创新创业、邻里共享、文化教育、运动健康七大落地场景,极大地方便了老百姓的多样化生活需求。

2、拱墅瓜山社区

高颜值房屋、智能化家居、无人巴士、志趣相投的邻居……这些设想,正在拱墅瓜山社区落地成为现实。

成排的白色房屋,雪白的墙体外,明亮的彩色线条将窗户、阳台勾勒出彩色形状。谁能想到,眼前这个高颜值的未来社区,两年前还是名不见经传的“城中村”?如今,瓜山社区不仅有漂亮的房子,更是年轻人居住和创业创新的基地。

为了让年轻人住得更舒适、更有意思,瓜山社区正逐步引入远程医疗、5G试点覆盖、智慧停车、共享巴士等未来“标配”,教育、健康、创业等未来社区场景,都将逐一落地、走进市民生活。

打造未来社区的核心和关键是让老百姓有获得感,目前,拱墅和睦社区聚焦“一老一小”,积极打造阳光老人家养老服务综合街区、0-3岁阳光小伢儿托育中心等配套,以数字化元素助力社区邻里服务;上城红梅社区通过盘活资源,新建集社区服务、老年康养、商业便民、文化活动于一体的社区未来邻里中心,构建起“远亲不如近邻”未来邻里场景。


3、上城始版桥社区

杭州始版桥社区作为首批试点的未来社区,未来社区每幢楼里都会配备免费的共享客厅,楼与楼之间都架设空中连廊,每幢楼都有空中花园,社区各公共绿化区域都配有智能滴灌系统……

眼下,作为高密度“旧城中心区改造”代表,上城始版桥社区正以立体市井、立体花园、立体联通为核心特色,着力打造“一主三副九街区”,建设安置房、写字楼、人才公寓、邻里中心等。

4、杨柳郡社区

在杨柳郡社区有70多家商铺和12个居民共享空间都成为了志愿者服务的阵地——“we”志愿小站,这里也是杭州首个公益商圈。

每家店铺可以根据自己的选择做一些公益项目,比如,提供实践岗位、借用工具箱、公益雨伞借用、免费书报借阅等,目前有大约20多个公益项目可以长期对居民提供服务。

除了社区的商铺,居民也可以参与到公益活动中来,可以获得相应的积分,兑换物业服务、文艺活动、文体场馆、商铺优惠等。

5、景芳社区

和杨柳郡社区相比,上城区凯旋街道的景芳社区是个90年代的老旧小区。不过,“插上”了未来社区的翅膀,老旧小区也开始换新颜。

景芳未来社区由景芳三区、景芳四区两个小区组成,街道先后给老旧小区做了拓展小区空间、增设智慧设施、强化服务配套、挖掘小区文化、美化小区环境、引入物业团队等改造项目。不仅如此,社区目前还在新建一座邻里中心。

这个邻里中心设置了社区舞台、社区24小时超市、健身房、共享书吧、一米菜园、幼托中心、智慧垃圾场等场所。

这座计划今年年底投用的邻里中心,还将拥有杭州市老旧小区首个全智能化的停车设备。该智能停车库按照“最小空间、最多停车”的理念,采用全智能化停车模式,汽车驶入车库泊车区后,由车库自动泊车板将车辆配送到停车位中,车主取车可通过预约取车,提前将车辆停放在候车区,若采用现场取车,输入车牌后车辆将在10秒左右移出泊车区,最大限度方便居民出行。


6、东信社区

滨江区浦沿街道东信社区创新“潮汐式”共享停车模式,统合各居住区及企业,运用智慧数据技术促进停车资源合理配置,着力解决居民夜间停车难、员工上班停车难、家长接送学生停车难问题,使停车位进行流转。

目前,社区内的三个居民小区和四家单位共有1510个共享泊位。停车也很便捷,居民通过手机就可轻松完成共享车位查询、车位导航停车、无感支付扣费等一系列操作,实现便捷停车、放心出行。

目前已经初步实现白天居民空闲车位让企业员工停,晚上企业车位让居民停,以转化闲置资源方式有偿提供停车服务,有效提高社区的整体停车力,又将收益按比例分配资源所有者和管理者,形成可持续运营的模式。

社区便民服务、居民健康生活、社区高效治理……未来社区里的新生活,正逐渐成为杭州这座“幸福标杆”城市的温暖底色。

当下,无论是正发力推进的杭腾社区,还是创造“物业服务+公益服务+商业服务”社区服务体验的上城杨柳郡社区,一个个彰显地方特色的未来社区“百花齐放、连点成片”,源源不断为杭城百姓带来高品质生活。

三、未来社区的教育场景

1、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规划出台

2021年6月8日,浙江省教育厅、发改委联合印发了《关于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的实施意见》,就高质量营造未来社区教育场景提出了不少意见。

主要目标

积极构建方式更加灵活、资源更加丰富、学习更加便捷的社区居民学习机制,满足不同人群多样化的学习需求,营造更好的未来社区教育场景。

“十四五”期间面向社区实施“双学”工程,遴选建设100个左右“学习型社区”、10000门左右“优质学习课程(资源)”。

工作任务

01丨全方位布局学习空间:

一出家门就进“校门”

(1)“一站式”幸福学堂

幸福学堂应统一标识,设置社区共享书房,配备未来社区学习服务终端,为居民提供学习报名、学习咨询、学习清单、学习地图等“一站式”服务。

(2)“一心多点”学习空间

因地制宜设置STEM课堂、手工作坊、创客空间、民家工作室等,营造多点辐射分布的学习空间结构模式。利用社区周边公共资源,设置专题学习空间,通过社区智慧服务平台提供“学习地图”,方便社区居民开展自主学习。

(3)幼儿园和中小学校规划

以跨区合作办学、名校集团化办学、联盟式发展等方式,扩大优质教育资源覆盖面,保障未来社区学龄儿童和青少年“就近入学”。

02丨全年龄打造幸福课堂:

从3岁儿童到老年人

(1)青少年“四点半课堂”

围绕3-15岁年龄段儿童学习需求,提供素质拓展、兴趣活动、体验学习、自护教育、心理健康等学习课程。

(2)职业人员“乐学课堂”

统筹高校、职校、社区学校力量,面向居民开放智能技术应用、知识技能、文化休闲、国学礼仪、准爸妈课程、亲子教育等学习课程和资源。

(3)老年人“常青课堂”

依托全省社区教育办学网络,统筹老年学堂和未来社区常青课堂设置,面向老年人举办长学制课程和短期学习活动,办好家门口的老年教育。

03丨全时段创设学习环境:

“数字+智慧”保驾护航

(1)“5G+VR”智慧学习

根据社区条件支持建设智慧体验室、社区数字图书馆、社区史馆等,打造以在线学习、虚拟现实为载体的社区学习场景,通过VR全景展示推广社区环境和文化。

(2)社区数字学习公共服务体系

对接未来社区智慧服务平台,落实“学在浙江”全民数字学习应用服务未来社区居民,实现找资讯、找事项、找场所、找活动、找课程等教育便民服务综合集成。

(3)“浙江学习码(浙学码)”

依托移动终端、社保卡等,构建以“浙学码”为载体的交互式学习场景,建立全民可信数字学习档案,形成学习个性化、资源能配送、过程有轨迹、积分可兑换、成果可输出的学习运行机制。

未来社区教育场景太丰富了,不仅一出家门就能学习,还能实现“全家学习”,有效帮助家长和孩子们建立一个全场景的学习氛围。

2、融创云帆未来社区的亲子教育场景

2020年12月8日,在“WISE2020未来城市峰会”上,融创云帆未来社区获颁“年度城市运营新物种”。融创通过积极参与未来社区建设和运营,通过“场景联合体”的实践,窥见了未来社区的面貌。

在融创森与海,在传统的售楼处里营造了小鱼儿亲子餐厅的场景。这个场景的特殊之处,在于让孩子成为主角,化身小厨师,挑选食材、烹饪制作,为父母献上亲手料理的食物。角色的互换,不仅让孩子和父母感受到彼此的爱,也促进了亲子沟通,塑造了更亲密的家庭关系。这种共同成长的场景,是极具温度的。


场景的“参与性”也很重要。在融创社区里的开心农场,从播种、浇水、拔草到修剪,让孩子全程参与;在书享空间,融创推动孩子参与公益,做管理书籍的志愿者;这些参与感使得孩子和场景之间产生了情感的纽带,还培养了他们的责任心。


场景无形之中承担着教育的功能,所有人都需要有足够空间去成长。场景的营造,不能简单定义为这里是孩子的空间,那里是老人的空间,而是需要有更大的复合性、包容度、创造性、生长性,总而言之,场景要对不同的人群更加“友好”。

比如,当孩子们在游乐场景里玩耍的时候,父母有一处舒适的空间,可以一边愉快地闲聊、社交,一边又能照看孩子,这样的场景就具有复合性和包容度。


场景的“友好度”,还在于适度留白,留出可供改造的空间,随着用户需求的变化,未来可供迭代升级。

而场景的连接力,体现在链接人、激活社区以及赋能城市。社区运营,就是搭建平台,然后所有的需求、资源、数据嫁接整合,不断催化产生更大的价值活力,激活社区,最后才能真正赋能城市。

以上就是关于“未来社区是什么意思?未来社区教育场景能否解决孩子居家教育问题?”的相关介绍,希望小编的整理会对你有所帮助。湘建网-建筑工程造价行业材料价格查询服务平台。湘建网专注于工程领域成本控制、工程预决算,为建筑工程行业同仁提供人工询价,材料价格信息大数据查询、全国各地市信息价查询、水泥、混凝土、钢价查询,全过程材料价格咨询服务。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服务说明 | 新手上路
服务热线:0731-88837156 88837356 图文传真:0731-88837156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延龙路72号九天银河产业园 邮编:410015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0702号 湘ICP备12010502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180088 版权所有:湘建网
湘建网提供的信息仅作查询参考,更多详情请见各专题介绍及【服务说明】
顶部

发布询价

业务咨询

会员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