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品文库

  • 结构专业论文
  • 粘弹性阻尼器
  • 复杂连体结构
  • 大跨度结构设计
  • 理论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

  • 下载数量:2
  • 上传日期:2021/7/1
  • 附件大小:23.33MB
下载

添加收藏

wenku|5731
  • 文件格式:pdf

  • 文件大小:23.33MB

  • 等级:

本资料是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论文共109页。

目录:

    摘 要

    第一章 绪论

        1.1 引言

        1.2 本文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1.3 连体结构的类型特点

            1.3.1 连体结构的特点与组成

            1.3.2 连体结构的分类

        1.4 连体结构国内外研究现状

            1.4.1 大跨度连体结构研究现状

            1.4.2 连体结构消能减震研究现状

            1.4.3 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研究的现状

        1.4 复杂连体结构的工程实例

        1.5 抗震分析方法

            1.5.1 反应谱法

            1.5.2 时程分析法

        1.6 本课题主要研究思路与内容

            1.6.1 研究思路

            1.6.2 研究内容

    第二章 某大跨度斜交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

        2.1 工程简介

            2.1.1 工程概述

        2.2 主体结构及连体结构布置方案

            2.2.1 主体结构布置方案

        2.3 连体结构受力特点

        2.4MIDAS 软件概述

        2.5 模型建立

            2.5.1 主要构件的截面及材料

        2.6 模型验证

            2.6.1大跨度斜交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

        2.7 连体结构对整体模型的影响

            2.7.1 周期及振型分析

            2.7.2 顶点位移及层间位移角

            2.7.3 层间剪力

        2.8 室外连桥结构挠度分析

        2.9 室外连桥舒适度

            2.9.1 舒适度标准

            2.9.2 激励模型

            2.9.3 舒适度评价

            2.9.4TMD 参数设计及减震效果分析

        2.10 本章小结

    第三章 大跨度斜交非对称连体结构连接体连接方式研究

        3.1 引言

        3.2 支座种类

            3.2.1 支座的工作原理

            3.2.2 支座的类型

            3.2.3 支座的布置方式

        3.3 连接方式对整体结构的影响

            3.3.1 连接方式对周期的影响

            3.3.2 连接方式对位移的影响

            3.3.3 对层间位移角的影响

            3.3.4 基底剪力

            3.3.5 刚重比及有效质量系数

        3.4 本章小结

    第四章 组合支座对大跨度斜交非对称连体结构抗震影响

        4.1 引言

        4.2 阻尼器在 MIDAS 中的实现

            4.3.1 组合支座布置位置

            4.3.2 组合支座详图

        4.4 阻尼器的模型选择

        4.5 地震波的选择

        4.6 阻尼器参数的选择

            4.6.2 不同阻尼系数下的层间位移角的比较

            4.6.3 不同阻尼下顶层最大位移值比较

        4.7 不同刚度的影响

            4.7.1 不同阻尼刚度下层间位移角的比较

            4.7.2 采用不用刚度时顶层最大位移值比较

        4.8 本章小结

    第五章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动力时程分析

         5.1 引言

             5.1.2 动力方程及求解方法

        5.2 地震波的选取

            5.2.1 地震波的选用与调整

            5.2.2 本工程的地震波选择

        5.3 多遇地震下的时程分析

            5.3.1 连体结构的受力分析

            5.3.2 连体结构的变形分析

        5.4 罕遇地震下的弹塑性分析

            5.4.2 材料滞回模型

            5.4.5 荷载输入

        5.5 罕遇地震响应分析

            5.5.1 层间位移角

            5.5.2 顶点位移

            5.5.3 基底剪力

        5.7 竖向地震为主作用下连桥分析

            5.7.1 连桥竖向位移分析

            5.7.2 连桥构件损伤分析

        5.6 本章小结

    结论与展望

    参考文献

    附录

    致 谢

摘要:随着各种新型高层建筑结构陆续出现,复杂连体结构也作为一种新型结构型式,丰富了建筑造型。本文结合国内外复杂连体高层建筑结构的实际应用现状,针对斜交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整体抗震性能研究较少的现状以及斜交大跨度结构具有耗能能力不足、对地震作用较为敏感等情况,本文提出利用支座以及连接体结构自身的特点,使得复杂连体结构自身比两栋主塔楼更具有消能减震的能力。通过增大结构自身的被动耗能能力,从而减弱大跨度斜交非对称复杂连体结构整体对地震作用的响应。本文采用有限元分析软件MIDAS/GEN,以某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高层建筑结构为基本研究对象建立结构的三维空间模型。根据结构的特点,首先进行单独建模与整体建模的地震响应对比分析。采取了三种不同方案的支座连接方式,进行支座的连接方式对结构整体的地震作用的对比分析。对于非对称结构的耗能,选用粘弹性阻尼器与弹性滑移支座的组合,通过改变粘弹性阻尼器中阻尼系数与弹簧刚度,进行结构在多遇地震作用下的弹性时程分析。对比不同参数条件下的粘弹性阻尼器,使得整体结构对地震的响应最小。最后进行罕遇地震作用验证,对利用弹性滑移支座与粘弹性阻尼器组成的组合支座连接的大跨度复杂连体结构进行弹塑性时程分析,分析组合装置在罕遇地震作用下,结构对地震作用的响应,得出以下结论:(1)通过分析非对称的复杂连体结构在单塔与整体结构的模态变化,整体结构的自振周期有所延长。层间位移角有所减小,其中在X向地震作用下整体建模比单独建模的B塔层间位移角平均减小20%。层间位移大体相同,层间剪力在X向地震作用下A塔整体模型的层间剪力总体比单独模型减小,减小值达到20%以上。而对B塔整体建模比单独建模层间剪力增大,但是在第3层,第6层、第7层连接楼层增速放缓。主塔楼通过连接体构件的连接,使两主塔楼具备运动的协调性。(2)通过对连体的挠度与舒适度分析,F3和F6楼面在人行荷载激励下的加速度峰值大于0.07m/s2,不满足办公环境的舒适度要求,需要增设TMD减震;(3)采用刚接、铰接、弹性滑移支座三种不同连接方式对比分析,弹性滑移连接比刚接和铰接的结构自振周期延长60%左右。弹性滑移连接的楼层平均最大位移比固接减小0.5%。固接比铰接减小1.5%。B塔在X向地震作用下楼层位移变化最大;弹性滑移连接比固接的楼层最大位移平均减小0.22%。(4)当粘弹性阻尼器的阻尼在5000kN时顶层的位移达到最小。但是当刚度的数值变化到2×106以上时,那么从这个时候开始主要有阻尼器的刚度发挥消能的作用了。阻尼器的刚度在2×106时层间位移急速增加,但是随着刚度继续增加时,顶层的最大层间位移变化缓慢,而有降低的趋势。组合支座中的粘弹性阻尼器对结构在减小地震得响应效果不是很明显。(5)结构在罕遇地震作用下,X方最大位移为0.114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34,Y方最大位移为0.092m,最大层间位移角为1/144,均满足规范限值1/100要求。在7条波三向作用下,结构整体刚度退化没有导致结构倒塌,满足“大震不倒”的设防要求。

关键词:复杂连体结构;粘弹性阻尼器;大跨度;非对称;消能减震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广州报业文化中心

广州报业文化中心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6F 连桥 D+L 工况下位移(最大值 143mm)

6F 连桥 D+L 工况下位移(最大值 143mm)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地震波曲线拟合

地震波曲线拟合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地震波曲线拟合

地震波曲线拟合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单塔楼与整体模型模态周期曲线

单塔楼与整体模型模态周期曲线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地震作用下层间位移角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定义柱的非弹性铰特征值单元对话框

定义柱的非弹性铰特征值单元对话框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工况 1 作用下 3F 楼面跨中节点 1876 在步行激励下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

工况 1 作用下 3F 楼面跨中节点 1876 在步行激励下的垂向振动加速度响应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连桥支座编号示意图

连桥支座编号示意图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连体结构体系示意图

连体结构体系示意图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塔楼底部剪力时程曲线(RH4TG040)

塔楼底部剪力时程曲线(RH4TG040)

大跨度斜交复杂连体结构设计分析与应用-修正武田三折线滞回模型

修正武田三折线滞回模型


免责声明:所有内容均为网上收集,仅供学习交流,如有侵权请通知我们删除。
关于我们 | 服务说明 | 新手上路
服务热线:0731-88837156 88837356 图文传真:0731-88837156
地址:长沙市岳麓区延龙路72号九天银河产业园 邮编:410015
湘公网安备 43019002000702号 湘ICP备12010502号-2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湘B2-20180088 版权所有:湘建网
湘建网提供的信息仅作查询参考,更多详情请见各专题介绍及【服务说明】
顶部

发布询价

业务咨询

会员客服